今天是
手机版
站群导航

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

初高中

九年一贯制学校

小学

幼儿园

其他

搜索
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科研>科研先锋>写作吧>详细内容

写作吧

课堂反馈勿急躁,延时评价利思考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9-05-28 20:19:2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课堂反馈勿急躁,延时评价利思考

  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  邹丽萍

 

摘要:延时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,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思考的时间,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,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,有利于创造和谐、民主的课堂气氛。在进行延时评价时,教师要切实转变评价观念,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,密切关注其课堂表现,恰当选择评价的时机。

 

关键词:小学   数学   延时评价

 

    数学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,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、情感的重要纽带,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。教师的评价对学生,特别是幼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。学生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。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“促发展”的本质,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,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,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;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,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。

   评价具有检测激励功能,维纳说过:“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,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。”通过即时评价,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,调控教学活动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但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及时评价的现象: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,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,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,在学生答对问题后,一律全班齐念“咒语”——“表扬他,顶呱呱”,而受表扬的学生表情却漠然;而如果学生答错了,老师会脸色不自然的说:“不对,下一位。”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,老师就会严肃指责“听没听课”,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战战兢兢,无所适从,甚至最简单的问题都不敢答。说实话,在教学中,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。这些做法虽然能及时地评判出问题的是非曲直、黑白对错,但也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,给教学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。所以,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,有时还真不能马上做出评判,而应该缓一缓,延时评价,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,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造思维的发展。对延时评价运用的时机以及产生的作用,我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:

( 一)利用延时评价,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

    传统数学课堂教学,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简单的“对”“错”评价,使得老师成为了课堂的权威,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不敢有半点违背,讨论时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知识的判断力。其实由孩子引发的讨论是最棒的,也是最有价值的,我们不能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的作用,学生之间的评价不仅提高学生评判能力,增加教学的活力,而且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,减轻单纯教师对学生反馈评价的负担。所以,在教学中,要尽量避免或延迟师生间的直接、生硬的反馈和评价,而应转化或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。

    如:教学应用题:一堆物品,甲车需小时运完,乙车需小时运完,如果两车合运需几小时运完?

    指名回答时,一学生作出如下解答:1÷(+)=(小时)。如果教师马上作出评价,不但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害,更会使该生和其他学生失去一次很好的思考机会。这时,教师不动声色地另出一题“一堆物品,甲车需3小时运完,乙车需4小时运完,如果两车合运需几小时运完?”解答后,学生发现两题算式一样,知道肯定有一道题的算式错了。此时,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后,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。

    生1:一车独运只需小时或小时,两车合运时间怎么反而多呢?第一题算式肯定错了。

    生2补充道:第一个算式列错了。(+)不是工作效率之和,而是工作时间之和,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之和不是合作工作时间。

    原来答错的同学也站起来说:我明白了,我受之前解题算式形式的影响,把工作时间之和当成了工效之和,工效之和应该是(1÷+1÷),正确的算式是1÷(1÷+1÷)=(小时)。这时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。这样通过延时评价,不但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,而且为全班同学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思考讨论机会,使学生从同伴的评价中受到启发,加深了印象,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,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。

( 二)利用延时评价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

    创新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、最有价值的方面。它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、不同程度的再组合、再创造,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动多数是建立在猜测、联想、顿悟和直觉思维之上的,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,难免有不完善、不规范、犯错误的现象。如果老师这时马上给予否定的评价,很有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遭到扼杀。所以说学生的创造思维稍纵即逝,教师要把握时机,适当延时评价,不能妄下结论。从学生各种思路中捕捉住创新思维的火种,并使它迅速蔓延。

    如:一位教师教学“化简比”这一内容过程中,在学生掌握了“整数比”的化简方法后,出示了一道练习题:“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:0.6:1.2, :”。学生经过尝试、讨论,得出了要将小数比、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。为了巩固小数比、分数比的化简方法,老师又出了一道练习题:“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::,: ,0.6: ”。教师再巡回检查过程中,发现一位学生在化简:时,直接写出了答案: =9:11,很明显,答案是错的,但教师没有草率地打“ ”,让他改正,而是让他抄在黑板上。结果,学生们看了哄堂大笑,这位学生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发现前项和后项的分子相同,所以比就是前项和后项分母这两个数的比。”老师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观察、会动脑筋,接着提问:“后的比跟前后项的分母到底没有联系呢?”这时学生议论纷纷,有的还在纸上写写画画,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:“老师,我发现:化简整数比不是9:11,而是11:9。”“老师,我发现凡是分子相同的两个比,它们的比就是分母调换位置写成的。”“真是太妙了,同学们发现了一种化简比的新方法,真聪明。”老师表扬了学生。教师并没有到此为止,而是提出了新问题:“刚才我们会化简分子相同的比,要是前后项分母相同呢?”学生兴趣盎然,不一会纷纷找到了规律:分母相同的两数比,分子比就是原来的整数比,再化简。如::=2:4=1:2。在后面的练习中,学生都灵活、迅速地解题了。由此看来,正是由于教师的延时评价,才让学生燃起创造思维的火花,并使学生获得成功,产生成就感。

( ) 利用延时评价,给学生提供一个敢于提问的环境,进行科学质疑

   由于学习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以及智力因素的不同,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,甚至提出的问题可能非常出乎意料之外。此时,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学生“捣乱”或“无知”,要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,鼓励学生积极思考,大胆质疑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,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来解除疑惑从而获得知识,千万不可迫不及待地否定,挫伤学生积极性。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上,讲到已知两条邻边能否确定平行四边形时,很多同学都认为不能确定,觉得不足条件,但有一位同学说:“可以确定的,知道了邻边不就知道了两边夹角吗?”对于这样一个问题,大家都觉得很不可理解,我问她“为什么呢?你怎么发现的啊?”“我一想到两条邻边脑中就是那半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,所以我想只要画平行线就可以了。”其实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定势,我叫她上来画出来,她上来先画了一条边,当她画第二条边时迟疑了,我问她:“有什么新的发现?”“我觉得还是要知道这个夹角,不然会画出无数个图了。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,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,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作出评价。我并没有及时作出评价,两次鼓励性地反问,就把问题抛给了学生,经过学生的自悟,最后得出正确结论。这时的延时评价不但关注了学生的独特感受,使发言的学生得到受重视的关怀,又能将个别学生的独特发现转化为全体学生共同体验,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,给学生提供一个敢于提问的环境,培养了学生敢于独立思考、说出自己见解的勇气。

    (四)利用延时评价,引动学生愉悦、充实的情感

     教育学研究表明:情感对智力起支配作用,教学过程是“知”、“情”对称的相互作用的过程。教学评价,要使学生感到“我能行”、“我在集体中很重要”,以激发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。但教师也要考虑到,学生毕竟年龄小,思维还很幼稚,行为习惯还有待培养。在学生问题回答错误时,教师不能揪住学生的错误不放,尖刻的批评,把评价作为棍子去损伤学生的自尊心、自信心,而应把学生看成成长中的人、发展中的人,允许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。利用延时评价,先肯定学生回答中正确的、有价值的部分你,再提出改正的建议。这样,学生不但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意见,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,对回答问题的安全感,有利于平等、民主的课堂气氛的形成,使学生获得愉悦、充实的情感体验。

    总之,在数学教学中,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:1、面对问题,应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,不要期望学生立即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,除非那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;2、善待学生的错误。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,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,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犯错误而伤害学生;3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注入“好”、“不好”、“对”、“不对”的简单反馈方式,多用“为什么”对学生进行追问;4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,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。

    数学教学过程中,评价的种类繁多,方法多样。而“延时”评价只是其中的一朵小花,适时地把它带入课堂,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它沁人心脾的“芳香”,愿这朵小花盛开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田。

 

参考文献:

    [1]黄远林.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延时评价[J].园丁沙龙,2004,(2).

  [2]孙宝华.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[J].教学与管理,2007,(12).

  [3]陆彩清.延时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心[J].教学实践平台,2006,(2).

  [4]马丹丹.新课标指引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[J].教学与管理,2015,(67)  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